创作立场声明:个人原创,无任何利益相关。
SM卡,MMC卡,MS记忆棒,MS PRO记忆棒,M2短棒,SD卡,miniSD卡,xD卡……
二十年来,一个个Flash存储卡的专有名词已经消失,除开仅存于专业领域的大块头CF卡,已是Micro SD卡一统天下。Micro SD,尺寸够小,适用面更广,加上卡套可以替代SD卡和记忆棒,几乎适用于所有需要存储卡的场合,甚至可以被组合成SSD硬盘使用。
那么,该怎么买一张合适的Micro SD存储卡?这个,我熟。
在购物网站输入“Micro SD TF卡”,你见到的产品,可能是这样的:
SD协会发布的规范已经步进到V7.1,解释这些标识,一张图就够了:
我们 一个个来分析:
[容量]
低于2GB为SD,2G-32G为SDHC,32G-2TB为SDXC,2TB以上为SDUC。
实际上,每张SD卡,必然会用数字标识自己的容量,譬如32G,再弄这样一个标识,似乎有脱裤子放气的嫌疑?
等等,厂商还有一个兼容性上的考虑嘛。譬如一台SDHC的设备,只具备向下支持2G以下SD卡的兼容性,不能向上识别32G以上的SDXC卡。
真是这样么?
并不。
各个容量的SD卡,大小、尺寸、第一行金手指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并不存在物理上的不兼容。
很多玩家最终发现,超过设备支持容量的TF卡,只要不格式化成存储卡建议的fat、exfat格式,而采用windowsXP经常采用的fat32格式,照样可以在古老的设备上使用。
譬如,NDS掌机烧录卡R4,某淘宝店的物品介绍:
SDHC设备都是十年以上的中古产品,市售主流数码设备都是2TB上限的SDXC标准,而主流的存储卡容量才来到128G-256G。
所以,至少五年内,我们可以忽略这个容量标识。
[总线带宽速度]
如果把数据比作行驶的车辆,总线带宽速度就是车道宽度。
双向单车道,限速30km/h;双向双车道,限速40km/h;双向三车道,限速60km/h;双向三车道再加一个高架封闭,就成了80km/h的城市快速路……
总线带宽速度这个标识,可以说也是不重要的。因为我们大伙儿,平常接触到、能买到的,99%的都是UHS-I的产品,写入速度上限104Mb/s。另一个原因,请看下图:
你说,我还需要看这个LOGO干嘛?翻开卡背面,看金手指有几排就行了嘛!
凡是两排金手指的卡,其写入速度都至少到达了156Mb/s(UHS-II全双工传输)。
[速度等级]
速度等级,指的是该存储卡的最低写入速度。
最早是采用C1代表写入速度大于1Mb/s,C4代表4Mb/s,以此类推。
速度达到了10Mb/s时,改为了U1,大于30Mb/s时为U3。
最后,又弄出个视频速度等级,所以:
C10=U1=V10
U3=V30
写入达到60Mb/s=V60,90Mb/s=V90
以目前的主流存储卡速度来看,不建议大家再购入最低写入30Mb/s以下的产品。
[倍速]
此外,在市场上,我们还能看到下图中,这种标识
633×,又叫633倍速,这个又是什么意思?
1991年,第一台光驱发布,容量为640Mb,读取速度为150Kb/s。于是,150Kb/s成为了一个基准单位,后来的CD光驱,其速度都会以倍速命名,譬如建兴40x光驱,浦科特48x光驱,等。即便是后来的DVD、蓝光光驱有了自己的初代倍速标准,也仍然会在规格表内,标注清楚自己的CD光碟读取倍速。
发展到现在,一些有历史的老品牌,将这种命名方式,也沿用到了最新的存储产品上。譬如图中的633×,等同于150Kb/s × 633 ≈ 95Mb/s
这种倍速的标识,和一些品牌把90Mb/s之类的数值写在卡面上的做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这种标注全是读取速度,而不是写入速度。毕竟读取速度一般远大于写入速度,数字更好看,更唬人。
而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其读取速度均接近UHS-I标准的104Mb/s速度上限,达到90Mb/s以上。
所以,标注读取速度,没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不用关注。
[App效能等级]
SSD固态硬盘的普及,同样了普及IOPS(每秒吞吐量)性能的重要性,使得常规的速度以外,大家更看重小文件的读写、和连续传输性能。所以,App效能等级应运而生。
虽然App效能标准,对磁盘的平稳写入速度要求很低,A1 A2都只要求10Mb/s而已,不过在IOPS上的规定,使得能通过A1标准的SD存储卡,基本上都能达到30Mb/s的最低写入标准,A2卡都能达到60Mb/s。
所以,当我们购买一款Micro SD卡,应该先看卡的正面,有没有U3 V30 A1任意一个Logo。
如果你是专业摄影/游戏发烧玩家,需要最极致的性能,那么,除开U3 V60/V90 A2这三个标识,建议你还是先看看卡背面,有没有两排金手指。
另外,别忘了,需要购买同样双排接口的UHS-II/III读卡器,来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出存储卡的全部性能。
进入具体的品牌选购之前,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闪存颗粒
擦写寿命PE,指的是全盘容量反复写入的次数。
以现在普遍采用的3D TLC颗粒为例,假如其设计PE为500~1000次,那一款采用此类颗粒的64G存储卡,其物理寿命大概为64G * 1000次 /1024进制=62.5TB写入量。
当然,厂商还能通过缓存、主控优化、算法、容量冗余留存,延长其寿命,但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本性的改变其特性。
所以,PE3000-1000、寿命至少三倍于TLC的MLC颗粒,才会备受吹捧。
什么办法,可以确定存储卡为MLC颗粒?
答案很绝望:厂商公布,和极少数前辈玩家的暴力拆解、查询闪存其颗粒型号。
稀有的MLC颗粒的存储卡,价格与其定位同样高端,三倍的寿命,可能同样需要付出三倍的成本。
所以,除开数据特别重要的情况下,MLC存储卡只能是加分项,TLC产品对于日常家用已足够。说个鬼故事,耐用度只有TLC 1/3的QLC颗粒,明年开始大规模推广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在预算范围内,选择容量更大、容量价格比更接近1元/G的主流产品。毕竟同款产品下,容量越大,使用寿命更高,写入速度更快。
用于监控设备的存储卡,也叫高耐久版卡,跟家用消费产品的使用环境不一样,7*24小时的在运行,所以对Micro SD卡的可靠性和耐久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监控录像/行车记录仪专用存储卡,读写速度相较同品牌的SD卡,会有所下降。
同样,监控卡的保修年限,也会下降。一般品牌的存储卡,质保都在五年以上,唯独监控卡保修不会超过2年。
有人打起小算盘:我拿普通卡,用在监控/行车记录仪上面,速度更快、保修更长,岂不美滋滋?
TYTS,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别抖这个机灵,厂商早在保修条款里、设定好条款等着你了。小心赔了夫(shu)人(ju)又折兵(ka)。
京东的TF卡品牌几何级增长,让人直接蒙圈
我们按照厂商实力,分为原厂品牌、美系模组品牌、台系模组品牌、国产模组品牌、其他品牌,五组进行介绍。
所谓原厂品牌,其本来就是闪存颗粒的全球供应商,也引领着SD存储卡标准的发展,研发和制造实力无可匹敌。
原厂品牌的Micro SD存储卡产品,有一些共同特质:
[三星 Samsung]
近二十年的半导体电子发展史,总结起来就是一部励志的韩系成长史,一往无前的三星,在闪存领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三星自家的闪存颗粒,品质较好,也很少外供给其他存储卡厂商。
三星的Micro SD存储卡家族,按照产品线从低到高,依次是
[黄卡]-[红卡]-[白卡]-[灰卡]-[黑卡]
非常容易辨识。
整个卡面设计清爽,品牌、容量、型号信息清晰,对于其他标识的使用很克制,只标注了UHS写入速度U1 U3。
数据分析:
购买建议:全线产品,都具备很好的性价比。其中优先推荐
[闪迪 Sandisk ]
SD标准协会的始创三巨头,Micro SD卡的始创者,闪存存储卡行业多年王者,众多第三方数码产品的唯一标配存储卡品牌。
本人翻开自己的“百宝袋”,从最早的512M Micro SD卡,到后面的几张2G,4G……2018年以前,购买的Micro SD全是Sandisk品牌,至今仍未损坏。
在命名上,闪迪延续了自己的传统,将其他产品线的命名规则,带到了Micro SD产品线,从低到高分别为
[基础卡] - [Ultra至尊] - [Ultra plus至尊高速+] - [Extreme至尊极速] - [Extreme Plus至尊极速+] - [Extreme Pro至尊超极速]。
最高端的Extreme Pro至尊超极速,因为上市时间的差异,又分出一个UHS-II的至尊超极速4K版本,采用了双排金手指,并附赠一个UHS-II的读卡器。
三种容量不同配色的任天堂限定版,国内未上市。
Ultra plus至尊高速+和Extreme Plus至尊极速+,作为夹缝型号,不常见于国内市场,只在苹果官网商店有搜到一个64G,标价428元。
数据分析:
购买建议:闪迪货好且不贵,除开新品*级的至尊超极速4K,其他产品的性价比都不错。其中
[西部数据 Western Digital]
全球最大的硬盘厂牌,之前收购了闪迪,现在是闪迪的母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紫光入股了西数,并且也参与了2015年价值190亿美元的闪迪收购案。
所以,闪迪和西数,以后在国内的发展是畅通无阻了。恩。
西数本身是工业存储卡的全球巨头,收购闪迪后更是如虎添翼。
虽然目前在消费类存储卡上,西数只推出了适用于监控领域的紫卡,但按照西数SSD硬盘上的发展来看,绿、蓝、红、黑这几兄弟,上市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西数在国内只有一款128G紫卡在售,定价199元,在监控卡领域价格尚可。也就不需要购买建议了。
列表出来,主要是给大家看看其强大的细分产品线,可怕的写入寿命,和令人羡慕的MLC、SLC颗粒。
毕竟有神奇的闲鱼在,哪天能让咱捡到一颗西数的工业卡卡渣,也说不定。
[东芝 Toshiba]
作为SD标准协会的始创三巨头的东芝,混得忒惨。闪存部门曾经卖身无门,中国资本不让买,别人又买不起,最后委身下嫁联合财团,虽然还挂着东芝的名儿,早已物是人非。
东芝的闪存卡,命名为EXCERIA™ 极至。产品线高低分布,从型号大小上一眼可见:
[M203基础卡] - [M303极至瞬速] - [M303E极至瞬速高耐久] - [M401极至超速] - [M501极至超极速]
按照传统,EXCERIA PRO™极至极速/极至超极速系列,是与闪迪的Extreme Pro一样,具备光荣历史的*级存储卡,老款产品都毫无例外的采用MLC*级颗粒。
但是东芝官方一如既往的低调,不予标识,也没有发放相应资料给到经销商。而且,这两款产品,国内网上授权渠道均无上架销售,问了京东、天猫五六个客服,都没办法给予正确答案。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判定其颗粒,是否采用了MLC。
数据分析:
购买建议:
[英特尔Intel]
CPU上占尽优势的英特尔,似乎习惯了赚垄断标准的钱。虽然在闪存技术上同样先进,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企业级SSD产品,和对内存/闪存中间形态的“傲腾”产品研发上,并没有推出消费类的Micro SD存储卡。
[海力士/现代 SK Hynix ]
同样韩系巨头,海力士,只专注于做一个闪存颗粒供应商,少数自己品牌的SSD固态硬盘,也只仅限定供货给品牌PC,并未进入零售渠道。目前没有推出品牌闪存卡的迹象。
[镁光 Micron]
另一家美系巨头,镁光也是在闪存领域耕耘多年,之前更是拥有自己的高端存储卡品牌 雷克沙Lexar。不过,2017年把雷克沙卖给了中国厂商江波龙后,镁光自有内存/SSD品牌 英睿达Crucial,并未添加存储卡产品线。
Fin:不知不觉,篇幅已经这么长了。不如咱们在下一篇里,继续聊聊其他的模组厂牌吧。
PS:放张我在闲逛淘宝时,某二手卡商家挂出的图。大家不妨一起在评论里猜一猜,其中哪些Micro SD卡,是采用的MLC颗粒?
(备注:本人不是卡贩子,与此图无任何利益相关)
在上一篇的“原厂品牌”里:
很遗憾的没有看到国产厂牌,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希望他们的量产节奏、和自有品牌建设,能够更快一些吧。
接下来,介绍模组品牌。
现代半导体产业,高度分工,像高通、海力士、联发科、德州仪器TI这些半导体巨头,只研发和生产芯片,把商品化的工作留给专业的下游厂商去做。
下游厂商按照产品标准,把各个核心零部件组装起来,依靠自身的营销、渠道优势进行销售;其中部分实力强大的龙头厂商,还能自己研发部分主控芯片,自己改进采购来的芯片的算法和功能,甚至参与产业标准的指定,这些下游组装厂商,就叫做模组品牌。
背靠大树好乘凉。
模组厂商的强大,一定是以当地的芯片厂商为基础的。
看一眼Flash闪存原厂品牌的营收市场占有率,我们就不难理解美系品牌的强大:
美系模组品牌存储卡的特点是:品牌集中度极高。
在本土闪迪、金士顿、雷克沙三座大山的倾覆下,安有小品牌存在的空间?
所以,美系模组品牌,基本上,只算得上金士顿Kingston和必恩威PNY两个。
金士顿太强了。
在市场上只存在散装内存条的十来年里,所有做工好的、坏的、山寨的内存条,都因为内存芯片上印着的“Hynix”标志,统称为“现代内存”,因为这段历史,其实品质极高、只存在于OEM品牌机领域的Hynix原厂内存,现在还背着“垃圾低端内存”的黑锅。
是金士顿,破开了混沌,普及了品牌盒装内存的概念,从而也获得了极大的品牌收益。
也因为72.17%的绝对垄断地位,金士顿在内存产品上,也一直逃不开被山寨的命运,假货、山寨条十多年来层出不穷。好在,存储卡产品上,没什么假货。
一流的营销,二流的产品,这是金士顿逃不开的标签。
这也体现在存储卡产品线上。
金士顿的存储卡主流产品线叫做Canvas,从命名上看不出高低差异,仅能从卡片颜色上辨认,由低到高:
[黑卡白字] - [黑卡蓝字] - [黑卡红字] - [HyperX骇客游戏卡]
HyperX骇客游戏版存储卡,延续了其电竞产品线的高端定位,作为*级系列。
数据分析:
购买建议:全新定价都具备竞争力,真的实惠,其中
PNY成立于1985年,主业就是闪存存储,从U盘,到SD卡,再到SSD固态硬盘都有涉及。
在美国市场,PNY一度是数码第一品牌,而且还拥有PC用内存、Nvidia显卡产品。
我,是从PNY的U盘开始,知道这个品牌的。
PNY的U盘设计,天马行空,科技感极强。
2007年上市的 Micro Attache威盘,和当时市面的产品,云泥之别。
从那时起,PNY就是我U盘的首选品牌。朋友让我推荐U盘,言必PNY。自己和身边的这帮朋友,也不知道买了多少个威盘——这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小玩意儿,结局往往是因为太不显眼被遗失,然后再买,再丢,如此循环……
直到后来,PNY首创的虎克盘,拯救了我
独此一家的伸缩铁钩设计,让这个8G优盘,在我这么多年的出差旅程中,成功活到了今天。
铝合金的外壳毫无锈迹,依然光彩熠熠;插销依然Q弹;同样全金属的插头,在流连过如此多电脑的菊花后,依然坚强的匍匐在我码字的主机上,以5Mb/s的速度,流畅的备份着这篇帖的图文种子……
咳咳,言归正传,还是来看PNY Micro SD卡的产品线吧:
除开最普通的黑卡,PNY主流产品线就叫Elite,由低到高分别为:
[Elite] - [Elite-X] - [Pro Elite]
毕竟是老牌厂商,其高端产品Pro Elite 系列,根据前辈玩家拆解,可以确认是MLC颗粒的。
需要各位注意的是,必恩威Elite的产品页面注明的是“有限终身质保”,跟闪迪的高端产品线的“终身质保”是不同的。
在更详细的官方保修条款PDF文件里,我们得知,其保修为产品停产/从官网移除产品信息(英文缩写EOL) 后一年,为止。
要是Sandisk的Extreme至尊极速,停产后的保修,会给你更新为最新型号、乃至更大容量的产品,PNY的“有限终身保修”是没有的。
所以我在表内,质保不注明为终身,而是EOL+1年。
数据分析及购买建议:
作为PNY品牌的老粉丝,看着京东自营里的PNY存储卡,全产品才70+/300+的购买评价,深深的为这个品牌担心啊。
一般来说,这种跨界品牌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但惠普除外。
惠普是狸猫换太子。
早早的,惠普就把自己的优盘和闪存存储卡的品牌使用权,卖给了PNY;2015年,又把自己固态硬盘的品牌使用权,卖给了国产OEM大厂Biwin佰维。
所以,在惠普官网是找不到Micro SD卡的资料的,都和PNY放一块儿了。
PNY必恩威和Biwin佰维是靠谱厂牌,要不然,见到这种跨界品牌存储卡,请直接关闭页面无视吧,产品贼烂。譬如联想。
产品线从低到高:[蓝] - [紫] - [玫红] - [橙]
比起PNY自家一水儿的科技绿,花哨多了。
最高端卡采用了黑+橙设计,看起来就像一张TOP系的专业版存储卡。不过基于这个定价,让PNY舍得用MLC颗粒?打死我也不信。
数据分析及购买建议:
惠普Micro SD在京东的销量,5倍于母品牌PNY,悲哀啊……
这些模组厂牌,有美系,有韩系,但基本只常见于欧美市场。
也许闲鱼能碰到,所以我也大概列出来一下。
Mushkin和Corsair都是美国著名的高端内存电竞品牌,也有自己的存储产品线。
同是韩系,Barun的产品研发完整,还提供ODM贴牌服务。memoretto就更像是个纯贴牌的贸易公司品牌。
仙人掌Cactus是专业纯高端品牌,主要是MLC和SLC颗粒产品。
已知Barun Pro专业卡系列,Memento Expert专家卡系列,均为MLC颗粒。
另外补遗:Sandisk 高耐久白卡,PNY Turbo Performance U1 2015年前和2015年-2018年的版本均为MLC(应该是Pro Elite的前身,见上图)。
台系模组品牌,多数起于电脑内存的销售。
虽然Dram芯片厂商里,台系三大巨头南亚、华邦、力晶的份额已经降到几乎看不见了,但总比已经死了的欧系、半死了的日系,日子还是强些的。
他们就是十多年前,台系内存模组品牌崛起的背书。
台系品牌存储卡产品线齐全,依靠早年内存产品建立起来的营销网络也不缺。但价格天花板被强大的原厂品牌限制,溢价能力有限,利润空间出不来。可谓夹缝中求生。
作为SSD模组(2018)和内存模组(2017)全球双第二的威刚,当然是台系扛把子。
威刚,本身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
十年前,是威刚低端的万紫千红(V-DATA)内存条,卖到比“现代”散装条还便宜,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让散装兼容条全面的退出了市场。
威刚的存储卡命名为Premier,产品线从低到高分别是:
[基础灰卡] - [Premier紫卡] - [Premier蓝卡] - [Premier Pro青卡] - [Premier One金卡]
除开高耐久的版本,跟金士顿一样,威刚还将自己的电竞内存品牌XPG Gaming引入到了存储卡产品线。
*级产品Premier One金卡,一如既往的延续了高性能,并采用了MLC颗粒。
数据分析及购买建议:
瞅一眼定价表,这可不是本人偷懒,而是根本找不到。
还用写么……再牛的产品线,也无法应对销售的惨淡。连淘宝和闲鱼,都难觅痕迹。
哪里像SSD和内存产品如此强势的威刚。
2018年的SSD模组、和内存模组厂商排名,有三家厂商的双产品排名完全一致:
第一的金士顿,第二的威刚,和第七的创见。
创见这个品牌定位于专业、偏高端,卡面配色奢华,官网的数据也相当严谨。不但读写速度详细标注,连使用了什么颗粒都进行了标注。
产品线从低到高,可以从型号上一眼识别:
[基础版黑卡] - [300S银卡] -[330S银黑卡] - [350V银黑监控卡] -[500S金卡]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极端读写环境的HC10V金黑卡。
金色的500S和HC10V,都采用了MLC颗粒。
数据分析及购买建议:
全球第九的内存模组厂牌,价格战杀手,首先把4GB DDR3 1333台式机内存打进400元以内的始作俑者。
我很高兴的抢购了2条,花了800块。一个月后,4GB内存降到了199元/根;又三个月后,99元/根。
我恨Team。
看到这个名字,就想起那年,冲动的惩罚。
产品线明显在进行更新换代,新的产品线采用了非常绚丽的几何光变色彩卡面,对老产品线进行替代。从低到高分别是:
[基础版] - [500x基础高速/Color] - [Elite精英版/Color II] -[Pro专业版/Xtreem]
另外,加上一个配合GO Pro运动摄像机进行宣传的GO。
产品线这么全又怎样?还不是!下!市!了!哈哈哈哈~
同样老牌内存厂商,高端黑豹内存评价很高。
我很喜欢买宇瞻的二手内存,性能稳定,小众,没假货,比起Team十铨的兼容性好太多了。
宇瞻的产品命名非常有意思,直接把读写速度的简写作为系列名称,这样的方式独此一家。
国内并无销售,可惜。
老牌内存厂商,最早采用Tiny BGA™封装的电脑内存。那时候市面的内存条上,颗粒都是长方形的,就他们家的内存是独特的正方形,散热更好。
存储卡领域,胜创也进入得很早。
我的第一张SD卡,就来自胜创。
2007那年,华硕推出全球首款意大利真皮笔记本S6,售价19999元,16800元提货的样子,赠品就是一张胜创Kingmax的512M SD卡。
这张SD卡,估计全国见过的,不会超过一千人,因为是双头卡,屁股那头自带USB接口,传输速度,比起直接使用当时的USB读卡器更快。
我让公司提了台,卖到2008年都还没卖掉,毕竟昆明小城市,有这个消费能力的人不会有这个需求。后来实在没办法,给华硕打招呼,一个月内让广东的商家15000帮忙清掉了。
对着展柜内的SD卡流了大半年的口水,最后终于还是A到了我手里。咳咳。
这张卡仍然插在我的松下相机了,一切正常,不过因为搬家打包的缘故,一时半会找不出来拍照,网上找了张类似的SD卡套图片,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个样子了。
可惜胜创,空有 [基础] - [Pro] - [Pro Max]系列产品线,国内早已退市。
产品线也挺齐的。
前几年上了一会儿JD自营,现在也消失不见了。
台系模组厂商在存储卡上的颓势,像极了生产Dram芯片的原厂同胞们。
国产闪存存储卡品牌,放在三年前,这就是个伪命题。
说来说去,就是爱国者、忆捷、朗科、台电这几个传统存储品牌。
你说他们有生产移动硬盘外壳的能力,我信。
你说他们能生产闪存存储卡,你不如打死我。
拿这些不知道哪里代工的贴牌货色凑一篇,估计你们也会取关我。
但是,从江波龙收购镁光旗下的雷克沙Lexar开始,局面开始变得有趣了。
雷克沙是纯高端存储品牌,根本就没有低端产品线。
雷克沙还是个良心品牌。在三星推出Micro SD产品之前,雷克沙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MLC颗粒产品。
当初镁光对这个亲儿子,真是不遗余力的爱护,300×,600×,633×,通通用上MLC。在2016年,不到一百块钱就可以买到雷克沙300× 32G的MLC Micro SD卡,你敢信?
我认识雷克沙,还是从Memory Stick PRO Duo记忆棒产品开始的。
2007年,我在淘宝、淘了台二手PSP2000,那时候索尼的记忆短棒太贵了,没几个人会舍得买原装棒。这个卖家随机的4G,自然也是山寨货组装棒。一年多的时间就自然死亡了。结果,让我发现了雷克沙。
Lexar白金二代Memory Stick PRO Duo,支持MagicGate加密保护,可以用在索尼的各种设备上,价格不到索尼原棒的2/3,还有正规的盒装和国行售后,你能想象到,我当时雀跃的心情么?
十年了,每个月想起来的时候,还拿出PSP来踢几局实况足球。
以前一直没留意,这货居然是罕见的韩国产?
江波龙也是紫光长江存储的战略合作伙伴,雷克沙这个过继儿子,算是又背靠了一个有原厂芯片的干爹吧。
如之前所说,雷克沙没有低端产品线,全线V30 U3 A2以上的高标准,由低到高分别是:
[633×蓝卡] - [633×视频版蓝卡] - [677×专业版白棕卡] - [1000×专业版白金卡] - [1800×专业版黑金卡]
当然,还有一个高耐久的监控黑白卡版本。
经过咨询官方客服,1000×专业版白金卡,是唯一采用了MLC颗粒的型号,还配送了一个UHS-II读卡器。
数据分析:
购买建议:
真心祝愿,雷克沙,从美系原厂品牌,降级到国产模组品牌后,依然能保持品牌特质,销量长虹。
这几年除开通讯领域华为的强势,其他领域国产设备最大的突破,还属视频监控行业。
全球视频监控企业2018排行,TOP11里,四个国产品牌,其中海康威视和大华稳居前二。
巨大的需求,带来巨额的采购量,以及一定的话语权。就连垄断硬盘领域的双巨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与海康推出联名款硬盘,还允许海康的LOGO印上自家的标签,这真是前所未见。
视频监控,本身就是一项极其严格的专业应用,7×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还有户外全天候的严苛环境,所以存储卡产品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这样一来,不管海康、大华们找谁贴牌,其Micro SD卡可靠性,至少有相当的保证。
从产品线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康威视确实在努力扩充自己的产品线,从严肃的黑色卡面,向着活泼的方向发展,想必在家用消费领域是有企图心的。产品线从低到高:
[L系列/萤石黑卡] - [C系列绿卡] - [E系列红卡] - [H/P系列专业版黑卡]
另外,还有S系列监控黑橙卡。
智能家居子品牌萤石,读写性能平平无奇,但居然注明使用了Samsung闪存,虽然只是TLC颗粒。要知道三星闪存颗粒很少外售的。
H/P系列专业版黑卡,卡面和官方介绍,都注明MLC颗粒,正处于P系列替代H系列的产品新老交替时期。
数据分析:
购买建议:海康各个存储卡系列的最佳买法,都是不一样的:
买海康专业监控存储卡,请盯紧闲鱼。
大华,很多事情都慢了海康一步,包括3.5寸硬盘的订制、家居智能品牌乐橙的推出啊,等等。Micro SD存储卡也是这样。
原本我觉得大华的Micro SD产品线可以一句话带过的,结果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
大华在京东有三家自营店。
“大华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宣传图片明确指出,他们家的乐橙Micro SD使用了MLC颗粒,高达4200次PE寿命。
“大华安防监控京东自营专区”,把这个宣传图片中的乐橙Micro SD卡,P成了大华品牌的Micro SD卡,仍然显示MLC。
我准备把MLC作为一个卖点,夸一夸大华的。
表格也填好了,腹稿也打好了。
因为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为了方便,我在京东是输入“TF卡 自营”,再一个一个的点击品牌进行筛选,截图完毕再退出该品牌,进入另外一个品牌的。
这样,手动点击“大华”品牌,只会出现“大华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和“大华安防监控京东自营专区”。
第三天,我进行表格数据复查,这次在京东,我输入的是“大华 TF卡 自营”,这次,多跳出来了第三家自营店,“乐橙京东自营旗舰店”。好奇点进去:他们家的图片,居然又给P成了TLC颗粒?
我有点蒙圈,去搜大华官网,根本搜不到产品。
再回头跑去一家一家的问客服,回答很官方,很简洁:“产品介绍里写的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嘿,这我就不干了。必须弄明白!
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谁有大华经销商专区的登录账号。再去下载了经销商APP,终于搜到了想要的信息。
大华产品采购页,明确无误的标注了其产品为TLC颗粒,这个很厚道。
可市场营销部门的人,做事就不用心咯。
数据分析和购买建议:
跟海康一样,作为监控品牌,还是得去淘宝、闲鱼买大单货哟。
这个国产品牌虽然没有Micro SD小卡产品线,我觉得也得提一下。
他们家是只做超高端的,有点类似美系的仙人掌Cactus,根本没有TLC颗粒的产品,最差都是MLC,一般是SLC。
随便截一个图,天硕创新最低端的,民用消费线的产品价格:
请专业玩家,多给俺们湖南的这个品牌,一点爱(kuang)~
Fin:不群砍价不限购,五块九包邮的背后,是客服妹子的欠薪反击,还是老板姨妹子再立新功?广场舞噪音困扰小区,居民苦不堪言,小赵如何神来之笔巧制止?妙龄女大学生深陷果贷,利息连滚无力偿还,什么突发神秘事件,让幕后黑手的夺命催债戛然而止?敬请关注本号,11月6日晚8点,2019年度巨献《走近科学 下篇 一张TF卡引发的惨案》
PS:放出上一篇文末图的答案吧,打勾勾的即为MLC颗粒产品。
在上两篇里,我已经将SD卡常识,及目前市面上,值得购买的品牌和型号,进行了介绍:
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我觉得还是要加上一章:
索尼存储卡的死亡,纯属自找。
自带光环的索尼,一直想利用数码设备的领头羊地位,在SD标准之外,主导推进Memory Stick记忆棒标准;还跟随SD卡尺寸的不断进化,推出了mini尺寸的Memory Stick PRO短棒和超小的M2卡。
可惜韩系崛起,索尼数码独领风骚的时代,随风而去,封闭体系、价格虚高的MS记忆棒,也随之停止。
到了2018年,索尼在全球范围内,彻底下线了全部Micro SD产品,只留下了小部分标准SD卡,以支持索尼摄影产品。
索尼Micro SD卡,命名规则为 [产品]-[容量][系列]
[产品] —— SR代表Micro SD小卡。SF为标准SD卡。
[容量] —— 数字表示容量,比如16G就是16,32GG就是32……到128G,就标为G1,256G为G2。
之前索尼Micro SD卡的产品线很长很杂,但停产后,市面留存的,仅剩三个主要系列:
[UY] - [UX] -[UZ]
从生产年代的不同,数字越早,生产年代就越早,速度就越慢:UY1-UY2-UY3。
SR-UX系列旗舰产品,虽然卡面只标注了读取速度,但64G以上容量,读写速度分别达到95MB/s、90MB/s,采用的MLC颗粒。
SR-UZ比UX定位略高一丢丢,也为旗舰产品,卡面同时标注读写速度,系列产品均有95MB/s、90MB/s的读写表现,同样是MLC颗粒。
另外索尼的Micro SD存储产品,还提供了Memory Card File Rescue数据恢复软件和SD Scan Utility存储卡寿命检测软件。
索尼粉丝,要淘二手卡的话,认准UX/UZ系列和U3标识。
SD标准创始三巨头之一,松下。
我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比喻,拿康熙登基后的四大顾命大臣,类比索尼和SD创始三巨头:
如果说,索尼是拥兵自重的鳌拜,松下就是一直硬抗鳌拜的苏克萨哈。至于东芝嘛,遏必隆的命;最终只成就了,如赫舍里·索尼的闪迪。
除开闪迪,都没落得好下场。
松下比索尼死得更早。
还是死于和索尼对抗之中。
更是被索尼亲手处斩的。
妙极了。
入土为安。
DOS时代,你的第一张软盘,应该是这个牌子。
还有那些年,你买过的刻录盘
万盛不光填充了你的回忆,搞不好还有你的父母辈的。
毕竟1961年从日立分出来单独运营后,万盛生产了日本第一卷盒式录音磁带、家庭录像带,还发明了CD、DVD、蓝光刻录盘……
存储卡不做了没关系,把化学功能材料作为主业的万盛,在电池领域的日子,也滋润着呢。
看着特像美国牌子,实际上是三菱化学的子公司。
当年因为抢购囤积、日本太诱Taiyo生产的威宝 丽纹龙 DVD刻录盘,入坑京东的朋友,请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好么~
家里没开封的丽纹龙都还有两桶。
除开用了十二年的红色威宝光盘笔,
还有个奇葩物!京东入手的、内置双立体喇叭的威宝光盘包,还有谁见过?!
作为专业的存储厂商,威宝官网仅存的,唯一Micro SD卡产品。
明年起,已被收购的东芝存储,都要正式更名为铠侠 Kioxia,和过去割袍断义了。
Ta的日系小伙伴们,从化学存储进化为物理高速存储的大时代中,注定只能成为回忆杀,看不到未来。
赌石,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
翡翠这种东方珠宝,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即使现代科技也无法检测到内部的好坏,须切割后方能知道种水质量。这种翡翠原矿石的交易过程,因为其不可预测性,称赌石。
一刀切下去,“要么穷,要么暴富”,就是这个赌石。
翡翠只产于缅甸帕敢,把持在当地军阀手里,野人河边野人山,就是形容那边的落后状况。
传说中,翡翠原矿的供应链,是这样的:
原矿开采出来,军阀先选一波。
然后有背景的华人大财团,又挑走一波。
剩下的放到一年一度的缅甸翡翠公盘,拍卖,又走一波。
再剩的,落到缅甸小中介手里,蚂蚁搬家式一块块的,在云南瑞丽腾冲当地交易给赌石猎人。
腾冲的赌石猎人都是个中老手,有些人甚至是之前国内陆质研究所的科班出身,挑完后,再流入到当地的珠宝加工商和店铺手里。
店铺再把根据自己经验挑剩的,放在店头上,供游客赌石。
当然,还有更接地气的赌石市场——夜市地摊,只要一百块钱的起价,就能淘上一把。
闪存,高速存储产品的核心部件,由于其高技术特征,被高度垄断在几大巨头手里。
闪存芯片的供应链,也像极了翡翠原矿石。
先来一段视频:
闪存存储产品的生产全流程,和产生的残次品,我画了一张图:
再把一片原厂芯片图放大:
又叫正片,只可能出现在三星、闪迪、西数、东芝、镁光原厂品牌,和其他一线品牌的产品内。
第一道工序淘汰的残次、边角料晶元die,质量和容量都有问题。这样的原料组装的产品,是绝对不能购买的!
黑片多出现在我这篇帖子,未提到的“other品牌”里。
第二道封装工序淘汰的次品闪存颗粒,一般是容量或者性能达不到要求。
被屏蔽掉有问题的容量部分后,再被组合使用。常见于各种二线模组品牌。
譬如原来是高速读写颗粒的,降为低速卡使用。
原来设计容量64G的,屏蔽掉损坏的部分,降为32G乃至16G卡。
闪存存储市场价格战刺刀见红,白片成了很多主流品牌的标配,无可避免,也还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和白片差不多。
一二线的一些品牌,会把大部分白片,和极少数原片,打上自己的品牌LOGO,甚至全部打磨掉白片上的字样,全部按照自己的品牌和方式命名。
所以Remark片的产品,理论上还是略强于白片的。
譬如威刚、金士顿之类。
最后一道组装工序淘汰的次品。
不会被印刷上自己的品牌,以空白、或者简单的字样倒给三四流厂牌。
三四流厂牌没有生产能力,好歹印刷厂还是找得到的,重新正面印上自己的LOGO发售。
可是,一般印刷厂只能打印正面,背面都是工厂用激光刻的,印刷厂搞不定。
所以这类卡的背面,要么清一色,全是CE标+Made in Taiwan,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要么用个金色的质检标签贴住,不让你看到背面信息。
还有用黑色贴纸盖住背面的。
用修改固件信息的软件方法,或者改变金手指针脚的接线方法,把低容量的存储卡,伪装成高容量的存储卡,插在电脑上使用时,还能以假乱真不被发现,这种就叫扩容卡。
最早泛滥出现在十年前的金士顿身上。铺天盖地的金士顿假盘、库存小容量U盘,被奸商扩容后贩卖。
只有用软件测试,才能识破其中奥秘。
最好的闪存芯片被送去制造SSD固态硬盘、手机。U盘、MP3、存储卡因为其不可拆卸性,就是这些黑片、中性卡的重灾区。
你们五块九包邮去买那些32G Micro SD卡,就跟腾冲夜市一百块起价去赌石一样。
计价以万、十万为单位的生意,这么低的价格去捡便宜,你觉得会有预期的好结果么?
低价存储卡一般都是黑片,运气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张重新印刷的中性卡。随时罢工。
1块钱10Gb的价格捡来的便宜,等到数据恢复的时候 ,收费单位,就变成每Mb咯。
不买这些杂牌子,就不会掉坑里了么?
极小几率,你去贪非正规渠道的便宜,坑还是有的。
Micro SD卡,目前还是属于高端制造产业,跟CPU一样,山寨是不可能山寨的,但市面上存在这些造假方式:
覆盖印刷、甚至用贴纸,伪装成大牌存储卡。
正面改了,背面可不能印刷,索性搞个质检标志盖住。
这是贴纸版本
无论印刷假卡还是贴纸假卡,都可以用指甲抠开卡面
网上、实体店销出后,以7天/14天无理由退换的产品,经过性能检测后,打上Refurb、或者® 标识,重新出现在某些特殊渠道。
这个多见于Sandisk,但别的品牌卡不排除可能性。
官翻卡不同于前面的那些卡,没有根本性的质量问题。在标价极具诱惑力的情况下,是可以买的。
软件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买一些不靠谱的产品时。
推荐的软件基本都很简单,按一下开始就行,什么参数都不用调整。
[SD Formatter]
这是由SD标准协会提供的官方工具,最早叫做松下Panasonic SD Formatter。
官方工具,自然有其神奇的一面。
各种SD卡,到手建议用这个工具格式化一次,可以少出很多问题。
SD卡损坏,也可以用这个工具进行深度格式化,虽然数据回不来了,但是内存卡可以起死回生!
如果你的SD卡有各种奇怪问题,譬如可读不可写之类的,都可以尝试下这个官方工具。
必备软件。
必备!
【速度测试软件】
[ATTO Disk Benchmark]
简称ATTO,每个人的第一个款磁盘速度测试工具。
实际测试速度有局限性,没有一些新软件准确了。不推荐使用了。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目前最华丽的磁盘速度测试软件,MAC专属,目前windows上的是破译改编版,版本号比较老,但也够用。
使用的时候,按一下小齿轮,选择要测试的盘符就行了。
建议小齿轮里的测试文件大小设置为最小的1G,数据太大伤盘。
强烈推荐使用,颜值即正义!
闲鱼购得的三星PRO灰卡32G
[AS SSD Benchmark]
这个软件常用于SSD固态硬盘测试,也有人拿来测存储卡。
记得测存储卡和U盘的时候,去掉下面三个选项的√,只测顺序速度就可以了。
对于U盘、存储卡和机械硬盘,下面三个选项没啥意义。
[Crystal Disk Mark]
日本人做的硬盘测试工具,据说比ATTO的算法准确的多。
跟AS SSD一样,只有第一行顺序写入数据,对存储卡有参考价值。
测试的时候,第一个下拉框选择测试循环次数,第二个框选择数据大小,建议不超过1GB,第三个框选择测试目标盘。
【扩容检测】
扩容盘,必须通过工具才能检测的出来。
[My Disk Test]
最常见扩容检测三剑客之一。
因为界面,相对是三个软件内最“华丽”的,所以使用频率最高。
但是请注意,现在出现了更先进的欺骗手段,这个软件的检测可信度已经不高了。
不推荐使用。
[H2testw]
德国人做的扩容检测小工具,检测准确率100%。
推荐使用。
[urwtest]
基于古老的DOS,最简单的也是最准确的,什么扩容卡都逃不过ta的检测。
推荐使用。
【芯片检测】
这部分软件属于极客向,大家随便了解了解。
[ChipGeninus]芯片精灵
这个主要用于U盘,可以自动查询U盘、MP3/MP4、读卡器、移动硬盘等一切USB设备的主控芯片型号。此外,还可以检测到闪存芯片的信息。
当然,存储卡因为是金手指连接,没像U盘焊接在主板上,所以是无法用这个软件检测闪存信息的。
下图就是我的PNY 8G虎克盘的信息。
可以看到主控芯片是慧荣SM3255EN,闪存用的是英特尔的F,TLC颗粒,单颗容量为8GB。
因为我的U盘个头小,不可能塞下2颗闪存颗粒,应该是主板一面焊接主控、一面闪存颗粒的布局,所以PNY 8G虎克盘,应该是采用的英特尔闪存正片。
[FlashMaster] 闪存芯片大师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这款数据库软件,来查询我的闪存具体信息。
做个演示:输入芯片精灵检测到的,我的PNY虎克盘芯片ID F,点击“查询”:
可以看查询到两个批次,料号均为JS29F64G08AATE1,与芯片精灵的结果一致。
随便双击一个料号,软件自动来到料号查询页面,我们可以看到该颗粒的详细信息。
如果一开始点击查询按钮,就提示搜索不到信息,那我们在设置页面,点击切换到二号服务器,并且“保存设置”。
千万记得点击保存设置,要不然切换是无效的,还是搜索不到数据。
A:不一定。
我们可以通过海力士和镁光的官网,得知,以目前的技术,当前闪存业界单颗容量上限,分别是 SLC 512Gb,MLC 2Tb,TLC 8Tb。
除以8位的位宽,很显然,只能容纳单颗闪存的Micro SD存储卡,目前的容量上限分别为SLC 64GB,MLC 256GB,TLC 1TB。
目前官方资料可以确认颗粒类型的Micro SD卡,MLC颗粒容量上限128G,SLC颗粒容量上线64G。譬如闪迪、西数的工业卡,三星的PRO系列,和创见500S。
Micro SD卡的体积有限,只能放一颗闪存芯片。
而MLC、SLC都是2D平面印刷,没办法像TLC QLC一样采用3D堆叠印刷。
平房,当然不像楼房一样容量大。
但大家别忘记,工艺制程也在进步,以后单位体积内能够容下更多的晶体管。
所以,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看到更高容量的SLC、MLC颗粒产品。
这样回过头来看,为了MLC颗粒,市面几款旗舰Micro SD卡,还是买不要超过128G的,比较保险。
Q:对于标准SD卡,是不是容量上限更高些,我看到天硕创新有256G的SLC SD卡产品?
A:首先,以SD卡的结构来看,不像Mcro SD卡那么局促,是有可能容纳两颗闪存的,意味着容量上限可以翻倍。
一般的SD卡,结构是这样的:
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张,双闪存颗粒的SD卡拆解图:
其次,天硕创新的影像产品线,确实有256G的Smart SLC存储卡。
但,我们要搞清楚,SmartSLC是什么。
看到SmartSLC(iSLC),其擦写寿命PE并不像正常 SLC,我们就明白,这只是一种中间产品。
像西数的SmartSLC,就是多了一个SLC区块作为缓存内存的3D TLC产品,所以保证了一定写入寿命的同时,单颗闪存容量可以突破256GB,而不是正常SLC的64G。
Q:戴上卡套是否会影响Micro SD卡的速度?
A:完全不会。
卡套只是提供了一个金手指的转接电路,并不影响其速度。
只要是正规品牌的附带卡套,都没问题,可以通用。
当然,还得老生常谈,UHS-II/III双排金手指的Micro SD卡,当然需要同样双排金手指的卡套,和读卡器哦。
以上图为例,一般的TF读卡器,只有金属罩下面的一排数据接口,没有外露,看不到。(如左边)
右边的UHS-II/III读卡器,因为有双排金手指,有一排我们是可以斜着看到的。
外包装必须看得到UHS-II的标识。
A:普通用户,买京东自营/1688最便宜的USB3.0读卡器就行了,不到10块钱。譬如 绿巨能CC1017。
对于UHS-I 104MB/s的速度上限,不会产生任何瓶颈。
而且实测,绿巨能CC1017和UHS-II的川宇C362,用我手头的Micro SD测速,都是基本一致的。
虽然是塑料外壳,手感温润,内部做工还是不错的,有数码之家的朋友拆解过。
厂牌是新厂牌,不过颇有大厂风范的,还标注了主控芯片,使用的是GL3224主控,Micro SD和SD二合一,而且支持双卡单盘符。
对于需要UHS-II读卡器的朋友,除开买雷克沙1000x 32G读卡器套装外,市面最便宜的UHS-II读卡器,是49块钱的川宇C362。
这货支持USB3.1,Micro SD和SD二合一,还非常良心的赠送了一个USB-C转接头。
需要多合一读卡器的朋友,市面最便宜的当属69块钱的飚王SSK SCRM365。
这货有普通USB和USB-C两个版本,除开Micro SD、SD外,多支持了CF卡,适合专业摄影玩家。
A:都是特定渠道订制卡。
三星EVO Select绿卡是亚马逊订制卡,就是换了颜色的EVO Plus升级版红卡。
而Sandisk Pixtor是百思买Bestbuy的定制卡,属于Extreme Plus至尊极速+的换标。
淘宝和闲鱼有商家,拿这两张卡冒充MLC颗粒*级卡,注意一下。
Q:你所说的软件去哪里下载?
A:百度越来越流氓了,搜索软件名称,前二十的下载网站基本都是广告、病毒和流氓软件植入。
随便写两个干净清爽无毒的专业网站:
U盘量产网 upantool
量产部落 liangchanba
其中量产部落,如果你是通过百度搜索进去的,估计一时半会找不到他们的软件下载页面。
可能有两种页面:
另外一种,点左上角“分类”,
在跳转的页面底部可以看到:
将我们之前的全部内容总结起来:
我们先剔除表内,所有不带U3 V30 A1以上标识的低速存储卡。
然后,根据上两篇文章的读者反馈,去除争议较大、同一容量产品居然有三种不同规格卡面、三种不同写入速度的金士顿Canvas Select Plus产品线。
这就是最终推荐:
闪存王者的中端惊艳之作,原厂原片,十年质保。
事实证明,不要和原厂品牌打价格战,他们疯起来连自家人都砍(Evo黄卡已在血泊中)
优惠
扫码领取
查看更多商城
有人说,闪迪在Ultra至尊入门级产品上跌落的口碑,都是Extreme至尊极速系列拾起来的。
黑科技,作为一张UHS-I的卡,居然读取速度超过了104MB/s的物理上限。在兼容设备的配合下,读取速度达到160MB/s!
用在安卓旗舰手机上,太适合不过了。
优惠
扫码领取
查看更多商城
除开没有支持UHS-II/III标准,作为品牌旗舰,颗粒、性能无可挑剔!
优惠
扫码领取
查看更多商城
毫无争议的MLC颗粒超耐久产品,监控产品中最长的质保时间,适合专业监控、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使用。
优惠
扫码领取
查看更多商城
闪迪这卡,以此卡1元/G的定价,断不可能是MLC颗粒。
但Sandisk美国官网论坛,闪迪的营销顾问,又信誓旦旦的跟客户保证是MLC颗粒。
争议比较大,暂且把颗粒的事情放一边,基于价格,推荐家用监控用户使用吧。
到此这篇ov内存卡是什么牌子(ov内存卡是杂牌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bcyy/5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