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编程语言 > 正文

战颅系统(战颅系统由哪三部分构成)






一、嗅神经(第Ⅰ对脑神经)

嗅神经司嗅觉,嗅细胞分布于上鼻甲的表面和鼻中隔上部,这些细胞的轴突汇合成18~20个小神经束统称为嗅丝。嗅丝穿过筛骨筛板上的筛孔,与位于颅前窝的嗅球形成突触。从嗅球发出左、右嗅束,沿着额叶下面延伸至海马旁回,与边缘系统相互作用(图3.124~3.127)。每条嗅神经都由3层脑膜包绕。




二、视神经(第Ⅱ对脑神经)

视神经司视觉,起于视网膜,向眼球后方汇集(图3.128、3.129)。这些神经纤维汇合成粗大的视神经,向后内侧穿过视神经管进入颅中窝,在漏斗的前方与对侧视神经形成视交叉(图3.44、3.58、3.1283.130)。在视交叉处,来自视网膜内侧的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而来自视网膜外侧的神经纤维仍位于同侧(图3.129),这种内侧神经纤维的交叉形成了双眼视觉。在视交叉之后,视神经延伸为视束,继而绕中脑走行,止于间脑背外侧(图3.15、3.53、3.129)。视觉传导通路继而后行,由后丘脑(外侧膝状体)发出轴突形成视辐射(图3.129、3.131)。





视觉系统损伤会导致视觉的缺失,缺失范围与损伤的位置有关。在视交叉之前的视神经损伤可导致该眼视觉完全丧失。在视交叉内侧的损伤会导致周边视野丧失。反之,在视交叉外侧的损伤,会导致同侧中央(鼻侧)视野丧失。若损伤位于视交叉之后,则会导致双眼对侧视野丧失。

三、动眼神经(第Ⅲ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眼外肌(图3.132、3.133),控制眼球的运动。该神经发自中脑,向前进入脚间池,于后交通动脉外侧穿过海绵窦顶部,从海绵窦外侧壁,走行至颈内动脉的外上方(图3.134)。通过眶上裂入眶后,分为上、下两支,支配上直肌、内直肌和下直肌,以及下斜肌和上脸提肌(图3.132~3.136)。





四、滑车神经(第Ⅳ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仅支配眼的上斜肌,是唯一发自脑干后面的脑神经(图3.59、3.132、3.137)。该神经发自中脑被盖,从其后面浅出,绕脑干向前走行,在动眼神经下方与之伴行进入海绵窦。通过眶上裂进入眶,最终分布于上斜肌(图3.132、3.134、3.136、3.137)。



五、三叉神经(第Ⅴ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是人体最大的脑神经,有3个主要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图3.138)。三叉神经是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包含头部的感觉纤维和支配咀嚼肌的运动纤维。三叉神经从小脑中脚和脑桥之间发出(图3.58),在三叉神经根分成三叉之前进入Meckel窝(三叉神经压迹)形成三叉神经节,有硬脑膜覆盖,蛛网膜下隙在此形成三叉神经池,池内充满脑脊液(图3.138~3.141)。第1个分支为眼神经(V1),走行于海绵窦外侧壁,通过眶上裂进入眶,分支支配泪器、角膜、虹膜、前额、筛窦、额窦以及鼻的感觉(图3.134、3.138)。第2个分支为上颌神经(V2),沿海绵窦外侧壁走行,从圆孔出颅(图3.134、3.138)。其分支继续穿过眶下裂至眶下孔。上颌神经支配颊、腭、鼻侧面、上颌与上牙以及上颌窦的感觉。第3个分支为下颌神经(V3),为既支配运动又支配感觉的混合性神经,经卵圆孔出颅。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的运动,以及舌的前2/3、外耳道、下颌与下牙、腮腺、舌下腺的感觉(图3.138~3.14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累及三叉神经的1个或多个分支的神经综合征,其特征是突发剧痛,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可由说话、吃饭、饮水或只是碰到面部而触发。通常认为是邻近的动脉或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所致,其他原因包括脑桥小脑角池内肿瘤、创伤、感染和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镇痛药、神经阻滞麻醉、外科手术如神经根切断术。

六、展神经(第VI对脑神经)

展神经为支配眼球外直肌的运动性神经。起自脑桥下部近中线处,纤维上行经桥前池进入海绵窦。在所有经海绵窦的脑神经中,展神经位于最内侧,经眶上裂出颅后支配外直肌(图3.132~3.134、3.136、3.142)。


七、面神经(第Ⅶ对脑神经)

面神经在脑桥下部从橄榄和小脑下脚间的隐窝处发出2个独立的根,于前庭蜗神经前方进入颞骨内耳道(图3.58、3.143)。面神经穿过颞骨进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后穿腮腺走行。在腮腺内,面神经分为5组终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和颈支。面神经除支配面肌、泪腺、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外,还管理舌前2/3的味觉(图 3.143.3.145~3.14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短暂性面神经瘫痪。普遍认为病毒感染造成的面神经发炎、肿胀可能是面瘫的原因。症状包括面肌无力、抽搐、眼脸或口角下垂、眼泪外溢和流涎。

八、前庭蜗神经(第Ⅷ对脑神经)

前庭蜗神经从脑桥延髓沟出脑干,于面神经后方进入内耳道(图3.58、3.144)。前庭蜗神经由前庭支和蜗支两部分组成,前庭支传导来自半规管的平衡觉冲动,蜗支传导来自耳蜗的听觉冲动,并可分离和辨别高频和低频的声音(图 3.144~4.146)。





九、舌咽神经(第Ⅸ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与吞咽相关的骨骼肌,其感觉纤维可分为3组:第1组分布于舌后1/3,第2组传导中耳的痛、温觉,第3组传导颈动脉窦和动脉体的感觉。颈动脉窦位于颈内动脉的起始膨大处,内含压力感受器,可感受动脉血压变化。颈动脉体是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细小的神经血管结构,内含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舌咽神经的根丝于橄榄和小脑下脚之间出延髓(图3.58),经颈静脉孔出颅并行至舌根(图 3.148~3.150)。

十、迷走神经(第Ⅹ对脑神经)

在拉丁语中,迷走即“漫游”的意思,迷走神经如同“漫游”般自脑干下行,广泛分布于颈部、胸部和腹部。迷走神经以8~10个根丝起自延髓部橄榄和小脑下脚之间,最终汇合成2个神经根经颈静脉孔出颅(图3.58)。在颈部于颈动脉鞘内下行,继而入胸腔和腹腔。在颈部,迷走神经于锁骨下动脉和头臂静脉之间穿入胸廓上口,分别经左、右主支气管后方下。




十一、副神经(第Ⅺ对脑神经)

副神经有2个根:颅根和脊髓根。2个根汇成1个主干,经颈静脉孔出颅。颅根的多个根丝起自延髓,并汇入迷走神经(图3.58),这些纤维支配咽部和腭部的骨骼肌。脊髓根的多个根丝起自颈髓外侧,支配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和背部的斜方肌(图3.1493.151、3.152)。

十二、舌下神经(第Ⅻ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支配除腭舌肌外的所有舌肌。若干根丝起自延髓橄榄和锥体之间(图3.58),汇成一个主干后经椎动脉后方穿过枕骨的舌下神经管出颅(图3.149)。在颅底下方,舌下神经从外侧跨过颈总动脉分叉处进入口底,支配舌肌(图3.151~3.153)。




来源: 影像汇 摘自《断层影像解剖学 第四版》 本文部分内容为广告

到此这篇战颅系统(战颅系统由哪三部分构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 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圈一圈,填一填三年级(小学三年级圈一圈填一填)2025-04-10 09:27:04
  • 密码库怎么看vivo(vivo密码在哪看)2025-04-10 09:27:04
  • 天气预报 接口(天气预报接口调用)2025-04-10 09:27:04
  • pdfView和普通版区别(pdfview和pdf的区别)2025-04-10 09:27:04
  • ssh免密码登录配置不起作用(配置ssh免密码登陆)2025-04-10 09:27:04
  • sshd免密登录(ssh免密钥登录)2025-04-10 09:27:04
  • pilow和pillow区别(pillow与pil)2025-04-10 09:27:04
  • qq实名需要手机号验证吗(qq实名认证需要吗)2025-04-10 09:27:04
  • udp广播和组播区别(udp广播和单播)2025-04-10 09:27:04
  • 拆包机器人(拆包机器人调试宣传文章)2025-04-10 09:27:04
  • 全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