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软件与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的产生
软件工程层次
- 工具
- 方法
- 软件过程
- 质量关注点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以文档驱动,顺序固定
原型模型:不断演化形成最终系统
V模型
增量和迭代模型:每一次迭代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
螺旋模型
敏捷模型:基于迭代和增量开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第二章 软件缺陷与缺陷管理
缺陷定义
存在于软件之中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导致软件产生的质量问题。
缺陷判断
- 未实现要求的功能
- 出现了指明的不应出现的错误
- 实现了未提及的功能
- 难以理解、不易使用、运行缓慢或用户认为不好
缺陷描述
- 操作/重现步骤
- 期望结果
- 实际结果
缺陷属性
- 缺陷标识
- 缺陷类型
- 缺陷严重程度 (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 致命
- 严重
- 一般
- 较小 - 缺陷产生可能性
- 总是
- 通常
- 有时
- 很少 - 缺陷优先级 (必须被修复的紧急程度)
- 立即解决
- 高优先级
- 正常排队
- 低优先级 - 缺陷状态 (修复过程的进展状况)
- 缺陷起源 (第一次被检查到的阶段)
- 缺陷来源 (缺陷所在的地方)
- 缺陷原因
缺陷描述规则
- 单一准确
- 可以再现
- 完整统一
- 短小精炼
- 特定条件
- 不做评价
- 发现根本原因
缺陷管理流程
- 测试人员
- 项目经理
- 开发人员
- 评审委员会
6种缺陷状态: - 初始化
- 待分配
- 待修正
- 待验证
- 待评审
- 关闭
缺陷度量
测试指标
- 基础指标
- 计算指标 缺陷密度=已知缺陷数量/产品规模
第三章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发展历史
调试为主(Debugging Oriented) 1957年之前
证明为主(Demonstration Oriented) 1957–1978
破坏为主(Destruction Oriented) 1979–1982
评估为主(Evaluation Oriented) 1983–1987 出现测试经理
预防为主(Prevention Oriented) 1988–至今
尽量早的介入,尽量早的发现这些明显的或隐藏的 bug,发现得越早,修复起来的成本越低,产生的 风险也越小。
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原则
定义: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书和编码的最终复查,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
目的:确保最终交付给用户的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在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前发现并改正尽可能多的问题。
原则:
基本原则:
- 做正确的事 对常用功能重点测试,避免过度测试
- 正确地做事 采用全面合理的测试方法
具体原则:
- 2-8原则 80%错误由20%代码引起,使用80%的精力到20%的重点内容
- 尽早且不断测试
- 制定严格计划,按计划行事
- 专人进行
- 测试用例输入条件(合法&非法),有预期结果
- 有终止条件或标准
- 确认所有测试结果
- 回归测试
- 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csyzlbz/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