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LayoutGroup是Unity UGUI中的一种布局组件,用于在UI界面中创建网格布局。
它可以根据指定的行数、列数和间距自动排列子物体,使它们按照网格的形式排列。
GridLayoutGroup组件会根据指定的行数和列数,将子物体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它还可以设置间距,控制子物体之间的间隔。
当子物体的数量超过网格的容量时,GridLayoutGroup会自动创建新的行或列来容纳多余的子物体。
- Cell Size:指定每个单元格的大小。
- Spacing:指定子物体之间的间距。
- Start Corner:指定网格的起始角落。
- Start Axis:指定网格的起始轴线。
- Constraint:指定网格的约束方式,可以是按行约束或按列约束。
- Constraint Count:指定每行或每列的最大子物体数量。
- CalculateLayoutInputHorizontal():计算水平方向上的布局。
- CalculateLayoutInputVertical():计算垂直方向上的布局。
- SetLayoutHorizontal():设置水平方向上的布局。
- SetLayoutVertical():设置垂直方向上的布局。
操作步骤:
- 创建一个空的GameObject,并将GridLayoutExample脚本挂载上去。
- 在Inspector面板中,将GridLayoutGroup组件拖拽到gridLayout变量上。
- 创建一个预制体,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 运行游戏,可以看到预制体按照2x2的网格布局排列。
注意事项:
- 需要提前创建好预制体,并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操作步骤:
- 创建一个空的GameObject,并将GridLayoutExample脚本挂载上去。
- 在Inspector面板中,将GridLayoutGroup组件拖拽到gridLayout变量上。
- 创建一个预制体,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 运行游戏,可以看到预制体按照3x3的网格布局排列,并且有间距。
注意事项:
- 需要提前创建好预制体,并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操作步骤:
- 创建一个空的GameObject,并将GridLayoutExample脚本挂载上去。
- 在Inspector面板中,将GridLayoutGroup组件拖拽到gridLayout变量上。
- 创建一个预制体,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 运行游戏,可以看到预制体按照自适应的网格布局排列,并且有间距。
注意事项:
- 需要提前创建好预制体,并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操作步骤:
- 创建一个空的GameObject,并将GridLayoutExample脚本挂载上去。
- 在Inspector面板中,将GridLayoutGroup组件拖拽到gridLayout变量上。
- 创建一个预制体,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 运行游戏,可以看到预制体按照2x2的网格布局排列。
- 3秒后,网格布局的列数会变为3,预制体会按照3x2的网格布局排列。
注意事项:
- 需要提前创建好预制体,并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操作步骤:
- 创建一个空的GameObject,并将GridLayoutExample脚本挂载上去。
- 在Inspector面板中,将GridLayoutGroup组件拖拽到gridLayout变量上。
- 创建一个预制体,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 运行游戏,可以看到预制体按照2x2的网格布局排列,并且有间距。
- 3秒后,网格布局的间距会变为(20, 20),预制体会按照2x2的网格布局排列,并且间距变大。
注意事项:
- 需要提前创建好预制体,并将其拖拽到prefab变量上。
参考资料
- Unity Documentation - GridLayoutGroup
- Unity Manual - UI GridLayoutGroup
以上就是Unity UGUI的GridLayoutGroup网格布局组件使用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Unity UGUI GridLayoutGroup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到此这篇网格布局gridlayout(网格布局gridlayout指定网格列数的属性名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rfx/4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