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RIHS 为螺旋线型结构,螺旋线中包含了四层内容。由内向往外来看,螺旋的最中间为需要改变和创新的内容即“变革”,以及期望改变的参与整个实践的人群即“接受者”;第二层为变革所在场所的环境如病房、诊所即“现场环境”;第三层为医疗机构层面的环境即“组织机构环境”;最后一层为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环境即“外部环境”(图1)。i-PARIHS将所有在证据应用过程中需要思考、评估、计划的问题均考虑在内,并在螺旋结构外围标注了每一层分别包含哪些因素,以及促进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和能力等,使得变革促进者能够在整体上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较为清晰的概念。
图1 i-PARIHS 的螺旋线型结构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张立华,顾莺.临床实践变革的概念框架:从PARIHS到i-PARIHS[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06):741-747.
[2] 杜世正,胡雁,周英凤,等.推动证据向临床转化(十六)从理论到实践:基于i-PARIHS 模式的指南转化动态路径图[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2):2077-2081.
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
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ttawa Model of Research Use,OMRU),由Graham和Logan于1998年提出,并于2004年及2006年进行更新,新版本细化了实践步骤。该模式旨在提供一个适用于任何级别的医疗服务机构(个人或团队)、组织机构(单位、部门、医院)及健康保健系统的全面的、跨学科的、实用型研究框架来帮助研究者进行循证实践。它作为一个行动计划模式,能够将复杂的证据应用过程分解多个具体、可实施的阶段,为问题的解决及行动的规划提供了方向,为促进组织和系统层面上实现持续性变革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
OMRU包括六大核心元素,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变革、潜在用户、实践环境、变革措施的实施、对变革的接受程度及变革结果,见图1。
OMRU的核心假设:(1)EBP是动态的,实践中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而实践过程发生的顺序依赖于特定环境下每个阶段的特定情境,虽模式的框架图中给出了很多单向箭头,但实践过程不应该是单向和序贯发生的,而框架图(见图1)中的双向箭头代表实践过程可以有多个循环圈,实践中的任何步骤都可以被重复,且各个阶段相互影响和被影响;(2)患者在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扮演者重要角色:EBP应最关注患者及其健康结局;(3)社会和医疗保健的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也需要被考虑到实践中。
图1 渥太华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薇, 张敏, 牛玉婷, 等.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2845-2849.
[2] 钟婕,周英凤.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及其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32(18):93-95+99.
到此这篇orocal系统(oai系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rfx/8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