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深度学习 > 正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

1 2016年的钥匙

2016年,《失控》作者凯文·凯利第一次来到上海,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

在他入住的酒店里,我们进行了一次独家采访,却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AI或VR,接下来哪个技术会迎来爆发?”

老爷子没有犹豫一秒钟:“下一个技术拐点一定是AI,VR还要再排会儿队。”

今天回头看,颇有些尴尬,然而在五年前,它却是一个很自然的疑问。

那一年,“互联网+”是最热词汇。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题是“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眼中,这个主题恰逢其时,毫不违和。

那一年,移动端快速发展,应用程序进入生活,城市里的一切开始接入互联网。AI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刚刚从科幻电影闯入现实世界的“不速之客”。

那次“闯入事件”,便是谷歌带着AlphaGo,第一次完胜围棋九段棋手。公众震惊之余,多少有些“科幻电影式的恐惧”,却很少能将AI和经济社会的日常联系起来。

近几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家和研究者聚焦上海,回顾科技史,频频提到2016年这个特殊年份。

普通大众看到的是人机大战的结果,但那些卓有远见的企业和研发者,都被当时AlphaGo背后的一件事震撼:深度学习真的能行!人工智能找到了一把走出实验室大门的钥匙。

那一年,凯文·凯利的预言和判断也基于这把钥匙。面对上海市政府和全球企业家,他提问:“上海有没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城市?”

如今看来,这或许是科技领域实现速度最快的一个预言。

2 迷宫的出口

AlphaGo和深度学习不是凭空出现。它们闯入公众视野前的数年中,人工智能的“技术突变”,已经在业界掀起波涛。

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有一道经典考题:让计算机从无数杂乱照片中辨认出一只猫。按照几十年来的做法,算法工程师穷尽种种办法设计数学模型,尝试让机器根据某种逻辑,学会观察图片上是不是猫的规律,效果却始终不佳。

2010年前后,随着芯片技术发展,摩尔定律释放了尘封在工具库中的一件利器。学术界设计出多层级的数据处理网络(深度神经网络),将海量的数据喂给计算机,在强大算力支持下,令其自我进行训练。

一开始,计算机都是两眼一抹黑,但通过调整参数、暴力计算,错误和正确的天平一点点变化,直到完全翻转。这就是深度学习。

2012年世界图像识别大赛中,一位名叫Alex Krizhevsky的乌克兰年轻人,在其导师杰弗里·辛顿指导下,用设计出的独特算法打败所有参赛对手。全球业界为之震惊,这个拥有8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随后就被以年轻人的名字命名:AlexNet。

当时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巨头们怎么也想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竟然会从一个刚学了几年深度学习的毛头小伙开始。

事实胜于雄辩,深度学习用最直观的准确率说话,认知推理能力碾压任何高手费尽心思构建出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

人类拿着一本本教科书指导机器,一次次无功而返后,机器却在黑暗中无序摸索,找到了迷宫的出口。

“人类历史上很多颠覆性的科学创新和突破,都是反共识的、不可预测的,多源于‘天才的猜想’……”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科技CEO徐立回顾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时,用“机器的猜想”加以描述。而众多像商汤这样的企业,正是崛起于“走通迷宫的机器”。

过去数年里,这些企业越来越向上海集中,在海量应用场景中训练深度学习算法框架,和政府一起,一点点建起人工智能城市的地基。

3 抓住先机的人

AlexNet的横空出世,有年轻人的灵光一现,但更多的是其背后学术大师的贡献。

那次成功最大赢家便是Alex的导师杰弗里·辛顿,这位全球深度学习第一人自此出山。随后他受邀加入谷歌大脑,奠定谷歌公司在当今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地位。

而在2012年世界图像识别大赛刚结束时,远在中国的李彦宏曾第一时间重金邀约杰弗里·辛顿团队加入百度,却最终遗憾地与其失之交臂。

2014年,谷歌大脑创建者之一吴恩达就成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尽管数年后分手,但离职时吴恩达为李彦宏送上一封推荐信,信上一长串名字,后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坚力量。

四年里,每一届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李彦宏从不爽约,总会站到台上发表演讲。

BAT三巨头中,百度不是最耀眼的那个,其商业模式也备受争议,但站在黄浦江畔的这个舞台上,一次次谈论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时,李彦宏确确实实值得尊敬。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是这样,虽然它也需要一些流量和话题吸引关注度,但上海总是把舞台中央留给那些最专业和最专注的人。

站在舞台中央的李彦宏,在徐汇西岸建起工作室的姚期智,计划扎根青浦的海思团队……科技发生裂变时,往往也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和过往若干次变革一样,“头雁效应”悄然发生,上海聚集全国最多的新型人工智能人才,并不是偶然。

4 逐步深化的共识

2017年开始,深度学习带动人工智能进入各行各业,无数互联网科技巨头和创业者拿着这把钥匙,训练出各种各样可以解放人力、提高效率,甚至超越人脑推理判断能力的算法软件。

这是人工智能诞生60多年来,从未来有过的发展速度。

2018年,图灵奖授予被称为“深度学习三巨头”的三位杰出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杨乐昆(Yann LeCun)、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

深度学习三巨头:杨乐昆(Yann LeCun)、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

当年颁奖方评价:“任何口袋里有智能手机的人都能实实在在体验到深度学习带来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进步,而这在10年前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2018年,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推到了科技革命最汹涌的浪尖。在最好的时机,抓住了稍纵即逝的科技革命主动权。

连续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们讨论了数不清的话题,展示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从技术角度观察,所有一切的底层逻辑,就是深度学习。

公众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前两届大会,许多人面对“神经网络”这样的专业词汇还是一头雾水;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这不是实验室里的名词,而是影响生活点滴的“隐形之手”。

今年会场之内,当中科院院士和全球科技巨头一同讲解深度学习进化趋势,会场里齐刷刷举起手机拍摄ppt;当了解到深度学习从云端计算转向边缘端和终端时,人们掏出纸笔记录;当听说上海有意筹建类似谷歌大脑的运算中心,你可以看到在场大小企业出席者眼中闪过光芒。

逐步深化的共识,和层层深化的神经网络一样,都是构建人工智能高地的绝佳材料。

栏目主编:徐蒙 文字编辑:徐蒙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徐蒙

到此这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_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2024-10-30 22:59:35
  • Object-c学习之自定义视图2024-10-30 22:59:35
  • 2023年,学习PHP是否仍然有价值?2024-10-30 22:59:35
  • 深度学习到底有多深?_深度学习到底有多深?2024-10-30 22:59:35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2024-10-30 22:59:35
  • 深度学习到底有多深?2024-10-30 22:59:35
  •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深度学习_深度思维10大模型2024-10-30 22:59:35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2024-10-30 22:59:35
  • 深度学习到底有多深?2024-10-30 22:59:35
  •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深度学习2024-10-30 22:59:35
  • 全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