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是内存数据库,如果不将内存中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磁盘,那么一旦服务器进程退出会造成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状态也会消失。所以 Redis 提供了数据持久化功能。Redis支持两种方式的持久化,一种是RDB方式;另一种是AOF(append-only-file)方式。两种持久化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视频讲解如下:
这里重点讨论一下Redis的RDB数据持久化。RDB持久化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它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实际操作过程是fork一个子进程,先将数据集写入临时文件,写入成功后再替换之前的文件,并用二进制压缩存储。
视频讲解如下:
一、RDB持久化机制的工作流程
RDB执行快照的时机由以下参数决定:
(请点击右侧“回到旧版”,查看代码)
RDB持久化机制的工作流程如下:
(1)Redis根据配置参数去生存rdb快照文件
(2)Redis将fork一个子进程出来。
(3)由子进程尝试将内存中的数据dump到临时的rdb文件中。
(4)完成rdb快照文件的生成之后,就会去替换旧的快照文件。
从RDB的工作流程可以看出,RDB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缺点:
Redis监控RDB最直接的方法当然就是使用系统提供的info命令来做了。只需要执行下面一条命令,就能获得Redis关于RDB的状态报告。
(请点击右侧“回到旧版”,查看代码)
二、剖析RDB持久化机制
在rdb.c文件中可以找到创建RDB文件的函数rdbSave(),函数定义如下:
(请点击右侧“回到旧版”,查看代码)
到此这篇如何连接redis数据库(怎么连接redis数据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sjkxydsj/8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