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理解的回归测试,需求或缺陷编码完成后,除了跑新改动相关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外,还得对现有功能相关的测试集合跑一遍的过程。新功能逐步成为旧功能,当然也应该成为测试回归的一部分。不管是电信行业、电商行业,还是自动驾驶行业,只要涉及软件开发,都理应如此。
前两天听公司测试工程师在讨论,什么样的场景应该跑回归?按照我的理解,理想情况,如果人力、机器允许,所有经过维护的测试用例都应该进行回归。理想一般不太可能实现,那怎么办?花最少的成本最快的发现问题,先跑出来最可能出错的场景,一旦失败就不往下跑了,解决问题后重新开始,以便达成快速反馈的目的。
在时间充足,资源齐全,成本可控的前提条件下,还是首要考虑全面测试,资源稀缺本来就是常态,这也是管理学的魅力之一。只有有效的从源头避免风险,才能有效的进行回归测试。那么首先应该做什么呢?先定义核心场景,根据ABC法则等定义把最容易出错、最核心功能、新功能相关按照场景提炼出来,冒烟、高、中、低等。同时,系统能够设置不同的标签来区分场景,比如哪些是新功能,哪些是这个模块的,哪些是另一个模块的,方便紧急情况下,灵活按需跑回归测试。比如,明天需要给客户demo今天刚刚开发完成的功能,就把测试用例中级别比较高的用例先执行一遍,确保核心功能没有问题。
还得综合考虑效率和覆盖度,回归测试用例的筛选考虑一些原则:验证产品核心功能相关的用例、系统新增功能相关的用例、系统新增功能的关联功能用例、系统最有卖点或最有亮点的部分功能用例、系统最致命的功能(比如自动驾驶安全隐患)用例、系统比较脆弱的部分用例、经常有缺陷的用例、用户频繁使用的功能用例、变化较多和最新变化的用例、开发者最没有信心的功能相关的用例。
最安全的方法是自动化测试+手工测试相结合,探索性测试&交叉测试要用起来:每日持续构建跑回归测试用例;编写用例时一定要分级别(按照风险度,常用度,重要度等角度);前期单元测试时加强回归测试,引入代码评审;确保集成和系统级的测试时,加强测试用例评审;定期维护测试用例增,删,保持最新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补充对应的测试场景(若需);增加随机测试,避免回归测试盲点;基于交叉测试:多人互动的回归测试,尤其在核心的功能点,交互性比较的。
我接下来会做的建议:利用标签区分用例级别、子系统、特征场景等,在持续集成环境下按照优先级区分每日构建计划,确保经过二八选择筛选出来的高优先级的用例先跑回归,快速反馈,每天跑一次全集。若有紧急需要需要落地,可以结合子系统、特征场景等标签,先跑优先级高的特定场景。
到此这篇实战:忘不掉的回归测试_忘不掉回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te-hg/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