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质量实践中提倡测试左移,测试人员要尽早介入需求阶段,越早越好。测试人员需要关注需求的有效性,以及在需求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中,交付价值是否被准确的描述、理解和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个常见问题:验收标准是验收测试要测的吗?验收标准到底是不是测试用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文主要想解决的就是这个具体的困惑。
验收标准是确保需求实现的最小集合
验收标准是什么
回顾一下需求由厚厚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演化为一张用户故事卡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舍弃了大量的细节描述,突出了需求需要交付的客户/用户价值。在需求交付的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关注价值,在保证价值的前提下,实现方式和技术细节都是可以讨论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很多内容都是可以讨论的,我们怎样确定一个用户故事被实现完成了呢?验收标准就是用户故事实现完成的试金石。可以这样说,一个用户故事能否被标记为开发完成并进入测试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验收标准是否全部通过。
通常来说,验收标准就是一系列可以接受的条件或者业务规则,且与功能或特性相互匹配和满足,同时也能被产品负责人和相关干系人接受。
敏捷实践中,推荐使用行为驱动开发(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缩写BDD)的方式来写验收标准,即使用GWT格式。
- Given (在什么样的情景或条件下)
- When (采取了什么行动)
- Then (得到什么结果)
举个例子:
- Given (假设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te-uat/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