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1 背景
随着 Android 应用越来越壮大,对应代码量显著增加,代码逻辑也日趋复杂,此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去保证代码质量,减少逻辑漏洞等,于是严格地执行单元测试编写任务,将单元测试落实到平常开发和维护任务当中去,就是很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
然而,很多应用开发者之前并未编写过单元测试代码,那么如果有一篇通俗易懂并带有操作步骤的文章,能帮助应用开发者完成从单元测试小白到入门的过渡,就再好不过了,于是本文就是在此情况写就的,如有不好之处,请多多包涵,谢谢。
1.2 术语和缩略语
缩略语/术语 |
全 称 |
说 明 |
---|---|---|
Module | 模块 | 本文指 Android Studio 项目中包涵的多个模块其中之一 |
TDD | Test-Driven Development | 测试驱动开发,在开发功能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用例代码,测试代码确定需要编写什么产品代码。 |
单测 | Android Unit Test | 本文为了行文方便,使用单测表示 Android 单元测试。 |
测开 | Test Development Engineer | 测试开发工程师,本文主要指进行白盒测试的测开。 |
2 闲谈单测
2.1 说说我理解的单测
2.1.1 对测试金字塔的理解
本文所指的单测,是金字塔最底层占70%的小型测试(单测) Unit tests,不包括最顶层占10%的大型测试(UI 测试) UI Tests,对于中间层20%的集成测试(集测),需看情况去做。
另外,集成测试更多是指验证一整个执行流程,而单测验证某个行为或逻辑,可以这么理解:集成测试验证执行流程时,会走单测验证过的某个行为或逻辑,即:单测可能是集成测试的一部分(不完全正确,但可以这么理解)。
比如,Android 中需要在 Activity 显示一张网络图片,单测需验证网络请求图片是否成功,集测需验证从打开 Activity 到显示图片这一过程是否都按预期在执行,UI 测试验证 Activity 显示的图片是否如预期一样。
2.1.2 为什么要做单测?
除了引言中背景提到的单测必要性之外,还有如下2点理由。
(1)一种代码验证,提高对代码的自信度
当我们对类函数代码做了修改或者重构,只需要再跑一遍单元测试
如果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不会对函数原有的行为造成影响
如果测试不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与原有行为不一致,要么修改代码,要么修改测试。
(2)驱动代码重构设计,代码重构质量的验证
刚开始,已有的代码可能基本没有办法写单测,会形成重构驱动,重构的过程会让代码逐渐具备良好的可测性
如果可以针对代码方便快速地,在无需做任何配置工作的情况下,编写一系列互相独立且稳定运行的测试,那么该代码就具备了可测性
具备可测性的代码必然是经过了良好设计的,形成可测性代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技能提升的过程。
2.1.3 需要写 UI 测试吗?
Android 应用从广义来说,属于大前端,也就意味着 UI 变动会很频繁。且对于 UI 问题,应用开发者是很容易就能发现的,一般也比较容易解决。那么,针对 UI 进行测试其实是需要的,但没那么必要,可以不用写 UI 测试。
不用写 UI 测试,除了上述提到的 2 个理由,另外还有这 2 个理由:Espresso 单测比较简单;测开会做 UI 测试。将重心放在单测上才是王道。
2.1.4 单测与重构
在没有进行合理的代码解耦前,就马上的进行单测编写,最终导致的有可能是编写不下去、用例难以维护、阅读性差等。
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代码的耦合度过高,功能类与协作类之间是强引用关系(这里是指架构设计上的说法,非内存引用),当需要模拟协作类的一些返回结果来进行测试时,无法替换或者模拟(Mock)。层级间、功能类间以接口的形式访问是一个较优的单测方式。
没写过单测的童鞋可能不知道,其实重构也是单测的一部分,切记不要在本就不优雅的代码上写单测,请先重构。单测为代码质量保驾护航,重构提升代码质量和自我编程能力。
2.1.5 TDD
项目如果走的敏捷开发,会涉及到测试驱动开发这一设计方法论,但说实话,在写代码前先写好测试代码,这对开发者能力要求很高,且目前国内开发环境其实对这块的理解并不如理想之见,暂无需考虑。
2.1.6 单测写在哪?
首先,我们暂不写 UI 测试,只做单测,那么只需要在 src/test/java/包名/ 下写即可,一般来说可以不用在 src/androidTest/java/包名/ 下写单测代码。
其次,针对于 Android 应用,你可以在每个 Module 下都为其编写单测代码,然后统计各个 Module 的覆盖率,最后求一个平均覆盖率,即为整个应用的覆盖率。但,我们知道这其实是比较麻烦的,每次统计时都需要去计算每个 Module 的覆盖率然后求平均,当然如果用 jacoco 可以优雅自动统计的话就另当别论。
所以,为了方便统计单测覆盖率,本文暂推荐在指定 Module 的 src/test/java/包名/ 下写所有 Module 的单测代码,这个指定 Module 可以是 app 模块,也可以是新建的专为写单测的 unit_test 模块。
2.1.7 单测三段式
经典的单测三段式:模拟前提、执行语句、断言结果。有时会把这三者的部分或全部合在一起,如:Assert.assertEquals(4, 2+2),就把三者融合在一起。
2.1.8 一个简单的测试例子
我们代码中经常会有日期工具类,下面是对有效日期判断的方法进行的测试例子。
(1)有效日期判断的源码
object DateUtils { fun getValidDate(milliseconds: Long): Long { var validDate = milliseconds val timeInMillis = Calendar.getInstance(Locale.US).timeInMillis if (milliseconds <= 0L || milliseconds > timeInMillis) { validDate = timeInMillis } return validDate } }
(2)测试代码
@Test fun testGetValidData() { // 1、模拟前提 val currentTimeMillis1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2、执行语句 val validDate1 = DateUtils.getValidDate(-1) // 3、断言结果 Assert.assertTrue(validDate1 in (currentTimeMillis1 - 1000)..(currentTimeMillis1 + 1000)) val currentTimeMillis2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val validDate2 = DateUtils.getValidDate(0) Assert.assertTrue(validDate2 in (currentTimeMillis2 - 1000)..(currentTimeMillis2 + 1000)) val currentTimeMillis3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val validDate3 = DateUtils.getValidDate(currentTimeMillis3 + ) Assert.assertTrue(validDate3 in (currentTimeMillis3 - 1000)..(currentTimeMillis3 + 1000)) val milliseconds4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val validDate4 = DateUtils.getValidDate(milliseconds4) Assert.assertEquals(milliseconds4, validDate4) }
2.2 单测针对于哪些代码进行
单测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要以类功能作为测试目标的单个或者一连串的函数测试,也就是说,单测可以是对某个类的具体函数的功能、内部逻辑进行验证。
而针对代码复杂性和依赖性,有如下图的原则描述可参考:
- 复杂依赖少:适合写单测
- 复杂依赖多:重构减少依赖,变成复杂依赖少,然后写单测
- 简单依赖少:看情况写
- 简单依赖多:不用重构,不用单测
这里对代码简单依赖多的情况多提一嘴,对它们写单测意义并不大,不要为了提高单测覆盖率,而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写单测,这样得不偿失。
2.3 测试用例该如何设计
2.3.1 确保原因与影响清晰
模拟前提条件和测试断言之间相隔了200行,这很难知道这断言是否正确,可读性差
确保模拟前提与验证结果相近,查看问题时能快速定位
2.3.2 只验证有状态变化的函数调用
对函数执行过程中验证不带来状态发生改变的函数是无意义的,例如isUserActive、getPermission、isVAlidPermission等都是对程序没有发生状态变化的,
验证是否这类函数是否执行,只会增加后续代码修改带来的不稳定。
正确应该只验证addPermission是否执行
2.3.3 测试函数名应该有描述性
测试函数名应该具备可直接理解该测试用例的意图和验证结果,如下这种写法,很难让人知道测试目的是为了验证三次输入错误。
正确应该命名为:should_LockOutUser_when_ThreeInvalidLoginAttempts
should_期望结果_when_测试场景。确保测试用例名字中包括被测试的场景和期望的输出。
2.4 单测框架
Junit4
+ Mockito(powerMock)+ robolectric
简单单测 + 模拟难以实例化的类 + 实现 Android 框架(更多内容请参考相应框架学习)
3 如何开始单测?
3.1 项目中引入单测框架
单测依赖介绍如下:
// JUnit4:本地单元测试 'junit:junit:4.13.2', 'androidx.test:core:1.4.0', // Robolectric:本地单元测试依赖 Android 框架 'org.robolectric:robolectric:4.4', // Mockito:本地单元测试模拟框架 "org.mockito:mockito-core:3.12.4", // mock final类时出现错误:Mockito cannot mock/spy because : - final class,增加如下模拟框架 'org.mockito:mockito-inline:3.12.4', // PowerMock:Mockito的一种扩展(以实现完成对private/static/final方法的Mock) 'org.powermock:powermock-module-junit4:2.0.9', 'org.powermock:powermock-api-mockito2:2.0.9'
比如在 app Module 的 build.gradle 的 dependencies 下,依赖 JUnit4 如下:testImplementation 'junit:junit:4.13.2'
UI 测试暂不做,但为了区分依赖,也罗列如下:
// AndroidJUnitRunner and JUnit Rules:插桩单元测试 'androidx.test:runner:1.4.0', 'androidx.test:rules:1.4.0', // runner 和 rules 的扩展包:@RunWith(AndroidJUnit4.class) 在此扩展包的 runners 下 'androidx.test.ext:junit:1.1.3', // Espresso:Android 界面测试 'androidx.test.espresso:espresso-core:3.4.0'
依赖 espresso 如下:androidTestImplementation ‘androidx.test.espresso:espresso-core:3.4.0'
UI 测试时需在defaultConfig中添加:testInstrumentationRunner "androidx.test.runner.AndroidJUnitRunner"
defaultConfig { testInstrumentationRunner "androidx.test.runner.AndroidJUnitRunner" }
UI 测试覆盖率统计开关打开:testCoverageEnabled true
android { buildTypes { debug { testCoverageEnabled true } release { minifyEnabled false proguardFiles 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optimize.txt'), 'proguard-rules.pro' } } }
单测可以访问编译版本的资源:includeAndroidResources = true
android { testOptions { unitTests { includeAndroidResources = true } } }
3.2 参考单测模板代码和优秀文章
Mockito使用
Mockito是一套模拟框架,允许模拟公有、非静态类的公有函数,提供函数返回模拟、函数调用验证、参数匹配等功能。
Mockito的使用 - 简书
Robolectric使用
Robolectric使用教程 - HansChen - 博客园
Android单元测试之Robolectric - 简书
Android单元测试框架Robolectric的学习使用_川峰的博客-CSDN博客_robolectric
单测介绍
https://segmentfault.com/a/11141
Android单元测试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 简书
3.3 编写单测代码
其实编写单测和写代码是一样的,只是使用不同工具完成功能或测试。具体操作的话,在 app/src/test/java/包名/ 下创建和代码一样的包结构,然后新建测试文件,编写单测代码即可。有如下注意事项:
- 测试文件命名:一般是文件名加上Test后缀,比如针对 TimeUtils.kt 这个文件测试,那么测试文件可命名为TimeUtilsTest。
- 测试文件存放路径:细心的童鞋应该看到了,上一条的 TimeUtils.kt 这个文件是 kotlin 语言编写的,那么测试文件应该放在与 kotlin 相关的目录下,简单来说就是在包名和包结构中添加一层 kotlin 文件夹,即:app/src/test/java/包名/kotlin/ 。为保持统一测试代码也建议用 kotlin 书写。
- 测试方法命名:期望输出_测试场景,如 fiveMethodsShouldBeInvoked_WhenInitData
3.4 单元测试代码分析
为了给应用开发者一个直观的印象,这里还是决定贴出一份单测代码,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海涵:
@Config(shadows = [ShadowLog::class, MockCA::class, MockDoExerciseApi::class, MockPortalApi::class], sdk = [23], application = BaseTestApplication::class) class ProfilePresenterTest : BaseTestRobolectricClass() { @Spy lateinit var v: ProfileContract.V lateinit var p: ProfilePresenter @Before fun setUp() { MockitoAnnotations.openMocks(this) p = spy(ProfilePresenter::class.java) p.attachToView(v) } / * 命名规则:期望输出_测试场景 */ @Test fun fiveMethodsShouldBeInvoked_WhenInitData() { p.initData() verify(v).updateWeight("") verify(v, never()).finishActivity() verify(v, atLeastOnce()).updateHeight("") verify(v, atLeast(1)).updateExerciseGoal("") verify(v, times(1)).updateExerciseFrequency("") verify(v, atMost(1)).updateExerciseTime("") // 检查是否所有的用例都涵盖了,如果没有将测试失败。放在所有的测试后面 verifyNoMoreInteractions(v) } @Test fun finishActivityMethodShouldBeInvoked_WhenResetUserInfo() { PrivateAccessor.invoke<ProfilePresenter>(p, "resetUserInfo") verify(v).finishActivity() } companion object { private val TAG = ProfilePresenterTest::class.java.simpleName } }
- 第一行的 @Config 部分可参考 Robolectric 框架
- 第二行继承了 BaseTestRobolectricClass 文件,它是作为单测代码的基类,稍后贴出源码
- @Spy 与 Mockito.spy() 方法相同,只是一个使用注解方便些
- fiveMethodsShouldBeInvoked_WhenInitData 为测试方法,verify 验证 initData 方法执行后,有5个方法会执行一次,never() 与 times() 等都是限定验证时方法的调用次数的
- 最后一个方法用到了 PrivateAccessor 类,它可以通过反射的方式支持验证私有方法和属性。
BaseTestRobolectricClass 源码参考:
@RunWith(RobolectricTestRunner::class) @Config(shadows = [ShadowLog::class], sdk = [23], application = BaseTestApplication::class) abstract class BaseTestRobolectricClass { protected val mContext: Context = ApplicationProvider.getApplicationContext() companion object { @JvmStatic protected val TAG: String = this::class.java.simpleName @BeforeClass @JvmStatic fun setup() { ShadowLog.stream = System.out } } }
4 如何统计覆盖率?
4.1 统计覆盖率
在 src/test/java 上右键选择如图 Run...,会跑整体单测代码。跑完后还会在写过单测代码的文件后显示单测覆盖率。也可导出覆盖率为 HTML 文件,但不比 AS 准确。
4.2 覆盖率统计 AS 中以及导出 HTML 文件的差异
现象:AS中总代码行高于生成的HTML文件,所以显示的代码行覆盖率低于生成的HTML文件
原因:见截图。可知,HTML文件代码行中,并未包含activity、fragment和view相关的代码行(不知道是因为没写UI测试导致的,或是AS导HTML时导致的)
解决:目前开发时,以AS为准。
5 总结
一般来说,单测初级阶段,在统计出覆盖率后,行覆盖率达到25%或更高指标时,就算差不多了。但写单测的路也不应就此停下,在维护代码过程中会涉及对单测的修改;在后面新增功能代码时也需新增单测代码。
好了,本文到此也差不多该收尾了,希望能给单测小白一些收获或感悟,文后还附上了官方文档供参考。
6 参考
【1】Google官方测试文档:https://developer.android.com/training/testing/fundamentals
【2】Mockito官方文档:Mockito (Mockito 3.5.10 API)
【3】Robolectric官方文档:Robolectric
到此这篇Android 单元测试,从小白到入门开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te-unit/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