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Native
最终渲染工作交还给了系统,虽然同样使用类HTML+JS的UI构建逻辑,但是最终会生成对应的自定义原生控件,以充分利用原生控件相对于WebView的较高的绘制效率。
不仅框架本身需要处理大量平台相关的逻辑,随着系统版本变化和API的变化,开发者可能也需要处理不同平台的差异,甚至有些特性只能在部分平台上实现,这样框架的跨平台特性就会大打折扣。
Flutter
从头到尾重写一套跨平台的UI框架,包括UI控件、渲染逻辑甚至开发语言。渲染引擎依靠跨平台的Skia图形库来实现,依赖系统的只有图形绘制相关的接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不同平台、不同设备的体验一致性,逻辑处理使用支持AOT的Dart语言,执行效率也比JavaScript高得多。
Flutter所使用的Dart语言同时支持AOT和JIT运行方式,JIT模式下还有一个备受欢迎的开发利器“热刷新”(Hot Reload)
Flutter通过将新的代码注入到正在运行的DartVM中,来实现Hot Reload这种神奇的效果,在DartVM将程序中的类结构更新完成后,Flutter会立即重建整个控件树,从而更新界面。并不是所有的代码改动都可以通过热刷新来更新:
1.编译错误,如果修改后的Dart代码无法通过编译,Flutter会在控制台报错
2.控件类型从StatelessWidget到StatefulWidget的转换,因为Flutter在执行热刷新时会保留程序原来的state
3.全局变量和静态成员变量,这些变量不会在热刷新时更新。
4.修改了main函数中创建的根控件节点,Flutter在热刷新后只会根据原来的根节点重新创建控件树,不会修改根节点。
5.某个类从普通类型转换成枚举类型,或者类型的泛型参数列表变化,都会使热刷新失败。
热刷新无法实现更新时,执行一次热重启(Hot Restart)就可以全量更新所有代码,同样不需要重启App,区别是restart会将所有Dart代码打包同步到设备上,并且所有状态都会重置。
Flutter重写了一套跨平台的 UI 框架,渲染引擎是依靠 Skia 图形库实现
Flutter 中的控件树直接由渲染引擎和高性能本地 ARM 代码直接绘制,不需要通过中间对象(Web 应用中的虚拟 DOM 和真实 DOM,原生 App 中的虚拟控件和平台控件)来绘制
Flutter插件
Flutter使用的Dart语言无法直接调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Java接口,这时就需要使用插件来实现中转。Flutter官方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接口封装:
Dart本身提供了三种运行方式:
1.使用Dart2js编译成JavaScript代码,运行在常规浏览器中(Dart Web)。
2.使用DartVM直接在命令行中运行Dart代码(DartVM)。
3.AOT方式编译成机器码,例如Flutter App框架(Flutter)。
最终选择Dart作为开发语言主要有几个原因:
1.健全的类型系统,同时支持静态类型检查和运行时类型检查。
2.代码体积优化(Tree Shaking),编译时只保留运行时需要调用的代码(不允许反射这样的隐式引用),所以庞大的Widgets库不会造成发布体积过大。
3.丰富的底层库,Dart自身提供了非常多的库。
4.多生代无锁垃圾回收器,专门为UI框架中常见的大量Widgets对象创建和销毁优化。
5.跨平台,iOS和Android共用一套代码。
6.JIT & AOT运行模式,支持开发时的快速迭代和正式发布后最大程度发挥硬件性能。
DartVM的内存分配策略非常简单,创建对象时只需要在现有堆上移动指针,内存增长始终是线形的,省去了查找可用内存段的过程:
Dart中类似线程的概念叫做Isolate,每个Isolate之间是无法共享内存的,所以这种分配策略可以让Dart实现无锁的快速分配。
Dart的垃圾回收也采用了多生代算法,新生代在回收内存时采用了“半空间”算法,触发垃圾回收时Dart会将当前半空间中的“活跃”对象拷贝到备用空间,然后整体释放当前空间的所有内存:
整个过程中Dart只需要操作少量的“活跃”对象,大量的没有引用的“死亡”对象则被忽略,这种算法也非常适合Flutter框架中大量Widget重建的场景。
Flutter架构
从下到上依次为:Embedder(嵌入器)、Engine、Framework。
Embedder 是嵌入层,做好这一层的适配 Flutter 基本可以嵌入到任何平台上去; Engine 层主要包含 Skia、Dart 和 Text。Skia 是开源的二位图形库;Dart 部分主要包括 runtime、Garbage Collection、编译模式支持等;Text 是文本渲染。Framework 在最上层。
Flutter 流水线包括 7 个步骤:
在渲染阶段,控件树(widget)会转换成对应的渲染对象(RenderObject)树,在 Rendering 层进行布局和绘制。
在布局时 Flutter 深度优先遍历渲染对象树。数据流的传递方式是从上到下传递约束,从下到上传递大小。也就是说,父节点会将自己的约束传递给子节点,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约束来计算自己的大小,然后将自己的尺寸返回给父节点。整个过程中,位置信息由父节点来控制,子节点并不关心自己所在的位置,而父节点也不关心子节点具体长什么样子。
为了防止因子节点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整个控件树重绘,Flutter 加入了一个机制——Relayout Boundary,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 Relayout Boundary 会被自动创建
例如,控件被设置了固定大小(tight constraint)、控件忽略所有子视图尺寸对自己的影响、控件自动占满父控件所提供的空间等等。很好理解,就是控件大小不会影响其他控件时,就没必要重新布局整个控件树。有了这个机制后,无论子树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处理范围都只在子树上。
在确定每个空间的位置和大小之后,就进入绘制阶段。绘制节点的时候也是深度遍历绘制节点树,然后把不同的 RenderObject 绘制到不同的图层上。
这时有可能出现一种特殊情况,如下图所示节点 2 在绘制子节点 4 时,由于其节点 4 需要单独绘制到一个图层上(如 video),因此绿色图层上面多了个黄色的图层。之后再需要绘制其他内容(标记 5)就需要再增加一个图层(红色)。再接下来要绘制节点 1 的右子树(标记 6),也会被绘制到红色图层上。所以如果 2 号节点发生改变就会改变红色图层上的内容,因此也影响到了毫不相干的 6 号节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Flutter 的设计者这里基于 Relayout Boundary 的思想增加了 Repaint Boundary。在绘制页面时候如果遇见 Repaint Boundary 就会强制切换图层。
如下图所示,在从上到下遍历控件树遇到 Repaint Boundary 会重新绘制到新的图层(深蓝色),在从下到上返回的时候又遇到 Repaint Boundary,于是又增加一个新的图层(浅蓝色)。
Repaint Boundary 并不会像 Relayout Boundary 一样自动生成,而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加入到控件树中。
【Widget】控件层
所有控件的基类都是 Widget,Widget 的数据都是只读的, 不能改变。所以每次需要更新页面时都需要重新创建一个新的控件树。每一个 Widget 会通过一个 RenderObjectElement 对应到一个渲染节点(RenderObject),可以简单理解为 Widget 中只存储了页面元素的信息,而真正负责布局、渲染的是 RenderObject。
图 7: Widget、Element 和 Render 之间的关系
如果想把方形的颜色换成黄色,将圆形的颜色变成红色,由于控件是不能被修改的,需要重新生成两个新的控件 Rectangle yellow 和 Circle red。由于只是修改了颜色属性,所以 Element 和 RenderObject 都被重用,而之前的控件树会被释放回收。
那么如果把红色圆形变成三角形又会怎样呢?由于这里发生变化的是类型,所以对应的 Element 节点和 RenderObject 节点都需要重新创建。但是由于黄色方形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其对应的 Element 节点和 RenderObject 节点没有发生变化。
最后是【Material】 & 【Cupertino】,这是在 Widget 层之上框架为开发者提供的基于两套设计语言实现的 UI 控件,可以帮助我们的 App 在不同平台上提供接近原生的用户体验。
StatelessWidget:内部没有保存状态,UI界面创建后不会发生改变;
StatefulWidget:内部有保存状态,当状态发生改变,调用setState()方法会触发StatefulWidget的UI发生更新,对于自定义继承自StatefulWidget的子类,必须要重写createState()方法。
三棵树
Widget:负责创建Element,决定Element是否需要更新,Flutter Framework通过差分算法比对Widget树前后的变化,决定Element的State是否改变。当重建Widget树后并未发生改变, 则Element不会触发重绘
Element:表示Widget配置树的特定位置的一个实例,同时持有Widget和RenderObject,负责管理Widget配置和RenderObject渲染。Element状态由Flutter Framework管理, 开发人员只需更改Widget即可。
RenderObject:表示渲染树的一个对象,负责真正的渲染工作,比如测量大小、位置、绘制等都由RenderObject完成。
渲染原理
UI线程完成布局、绘制操作,生成Layer Tree;GPU线程执行合成并光栅化后交给GPU来处理,其中几个关键步骤:
Animate: 遍历_transientCallbacks,执行动画回调方法;
Build: 对于dirty的元素会执行build构造,没有dirty元素则不会执行,对应于buildScope()
Layout: 计算渲染对象的大小和位置,对应于flushLayout(),这个过程可能会嵌套再调用build操作;
Compositing bits: 更新具有脏合成位的任何渲染对象, 对应于flushCompositingBits();
Paint: 将绘制命令记录到Layer, 对应于flushPaint();
Compositing: 将Compositing bits发送给GPU, 对应于compositeFrame();
Flutter产物分为Dart业务代码和Engine代码各自生成的产物,图中的Dart Code包含开发者编写的业务代码,Engine Code是引擎代码
一份Dart代码,可编译生成双端产物,Android产物是由vm、isolate各自的指令段和数据段以及flutter.jar组成的app.apk,iOS产物是由App.framework和Flutter.framework组成的Runner.app。
frontend_server前端编译器,将dart代码转换为AST(抽象语法树),并生成app.dill格式的dart kernel
Flutter TaskRunner
Flutter的任务队列处理机制跟Android的消息队列处理相通,只不过Flutter分为Task和MicroTask两种类型,引擎和Dart虚拟机的事件以及Future都属于Task,Dart层执行scheduleMicrotask()所产生的属于Microtask。
Step 1: 检查task,当task队列不为空,先执行一个task;
Step 2: 检查microTask,当microTask不为空,则执行microTask;不断循环Step 2 直到microTask队列为空,再回到执行Step 1;
可简单理解为先处理完所有的Microtask,然后再处理Task。因为scheduleMicrotask()方法的调用自身就处于一个Task,执行完当前的task,也就意味着马上执行该Microtask。
isolate之间是逻辑隔离的,Isolate中的代码也是按顺序执行,因为Dart没有共享内存的并发,没有竞争的可能性,故不需要加锁,也没有死锁风险。对于Dart程序的并发则需要依赖多个isolate来实现。
flutter如何调用原生代码
Flutter通过提供Platform Channel的功能,使得Dart代码具备与Native交互的能力。
Platform Channel用于Flutter与Native之间的消息传递,整个过程的消息与响应是异步执行,不会阻塞用户界面。Flutter引擎框架已完成桥接的通道,这样开发者只需在Native层编写定制的Android/iOS代码,即可在Dart代码中直接调用
到此这篇flutter 跨组件通信_前端框架flutter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yd-flutter/3647.html